联合国难民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成立,致力于帮助数百万在欧洲受到战争影响的流离失所者。195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开始在三年任期完成所有工作,随后解散。并于次年7月28日,签订《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为帮助难民,以及为联合国难民署制定工作的基本章程,奠定了法律基础。

1950年联合国难民署面临首要任务,重大且紧迫。那时匈牙利革命爆发,欧洲出现大量难民。从那时起,联合国难民署就成为了国际社会重要的机构。 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的非殖民地化,使当地首次出现大规模的难民危机,需要联合国难民署的有效介入。此后的20年中,联合国难民署在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多个地区,援助了大量因冲突产生的流离失所者。上世纪末,非洲出现新的难民问题,这让因巴尔干半岛的一连串战争引发的难民问题,再度掀起新的难民潮。

21世纪初,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难民署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及索马里等非洲多地有效介入大规模难民危机。在亚洲,特别是在饱受难民危机困扰达三十年之久的阿富汗,难民署提供了缓解危机的有效援助。同时,难民署运用其专长,还帮助了因冲突而出现的无数境内流离失所者。此外,难民署也为无国籍人士提供帮助。这一易被国际社会忽略的群体,涵盖着数以百万计身陷险境的人。由于没有国籍,他们的基本权利常常被褫夺。而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及拉丁美洲,基于区域法律的完善,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公约》中的原有权责已获充实强化。

六十多年来,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工作团队也逐渐壮大。1954年,联合国难民署作为成立不久的国际组织,基于在帮助欧洲难民的工作中的卓著表现,荣膺诺贝尔和平奖。二十多年后,1981年,联合国难民署在面对各种政治障碍的情况下,为全球难民提供支援,因此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难民署成立时只有34名职员,现在在全球已拥有10,966名员工,在全球130多个国家进行工作。财政预算由成立之初的30万美元,增至2015年的70多亿美元。一个预期运作三年就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现已成立六十七周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的人道需求仍没有消失的迹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