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歷經數十寒暑 安哥拉難民回國終有期

由聯合國難民署安排的車隊,於周四早上由納米比亞的奧卡華(Okakwa)臨時中心出發,載着安哥拉難民回家。© UNHCR/T. Ghelli

安華迪化 (ONGWEDIVA),納米比亞,五月十八日 (聯合國難民署) ── 逾100名安哥拉難民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協助之下,於周四返回家鄉,當中有些難民已經滯留在納米比亞超過20年。

合共31個家庭於本星期較早時間,由奧斯耶(Osire)難民營區出發,跨過逾850公里到靠近安哥拉邊境的臨時中心。3天的旅程中也有為難民安排庇護所及食物。回到安哥拉之前,這些家庭會從聯合國難民署收到補助金,及由世界糧食計劃署安排的3個月食物配給。納米比亞政府捐出大型貨車,接載難民家庭的財產返國。返抵安哥拉以後,難民隨即會收到身份證明文件,以及安哥拉政府提供給他們再次融入社會的配套措拖。

超過3000名安哥拉難民已在納米比亞表明希望於6月30日前回國。今年年初,聯合國難民署建議安哥拉難民於這個日子前登記,終止難民身份,以便解決自1961年安哥拉脫離葡萄牙的獨立戰爭後,造成難民人數眾多的狀況。

終止難民身份的協定可以推出,主要是因為安哥拉的國情有變。當和平與穩定逐漸於安哥拉恢復,現時在世界各地的安哥拉難民已陸逐回國。相比起2011年,只有28名安哥拉的難民由納米比亞返回家鄉。

四十八歲的卡斯羅.馬溫蘇 (Castro mawonso) 與他的家人,在較早的聯合國難民署安排下,已於本周回到家鄉。卡斯羅回憶起大半生作為難民的光景,始於1964年逃難至剛果民主共和國。後來他與家人回到安哥拉,惜數年後,三十四歲的他與孩子再次因內戰而被迫逃亡至納米比亞,「這裏的打鬥,實在太多。」卡斯羅說。

卡斯羅與妻子於納米比亞再添五個孩子。對孩子們來說,安哥拉是一個陌生的國度,而卡斯羅最大的考慮,就是孩子們的教育:「我的孩子一生都沒有學過葡萄牙文,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

「我已於多年前聽過自願回國這件事,但這一次我才確切決定要回家。」卡斯羅說:「起初我仍然拿不下主意,但當我聽到這個終止難民身份的計劃,更有人幫助我們把財物搬回國,我便把心一橫回國去。」

納米比亞及安哥拉的政府官員於周一在奧斯耶(Osire)難民營出席典禮,慶祝難民回家。難民們都對納米比亞願意收容他們而紛紛致謝,納米比亞官員亦祝福他們在遙遠的路途一路順風。安哥拉官員重申,他們國家很熱切期待身在異鄉的安哥拉居民返國。

自從2011年起恢復自願返回安哥拉的計劃以來,已有超過10,500名難民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贊比亞、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等回國,單在2012年,已有6,000人回國。

聯合國難民署已經為近40,000名有意回國的安哥拉難民登記。截至2011年底,約130,000名安哥拉難民仍在周邊國家逃亡,剛果民主共和國收容最多安哥拉難民,共78,144人,還有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及剛果共和國,亦有為數不少的安哥拉難民。聯合國難民署亦為接受難民的當地政府提供協助,檢視如何在未能返國或與當地已有緊密聯繫的安哥拉難民,融入社會當中。

義務翻譯 : Lorenza Yeung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