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對離開巴基斯坦的盧旺達難民來說,新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

故事

對離開巴基斯坦的盧旺達難民來說,新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

2013年01月02日 切換語言:

Muhammad Saeed 與妻子Aliya和兒女在巴基斯坦過了超過20年的流亡生活,於飛返盧旺達前最後留影。© UNHCR/D.A.Khan

1月2日(聯合國難民署)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 二十多年來,Muhammad Saeed 與家人終於第一次趕及在家鄉盧旺達看新年日出。

44歲的Saeed於1991年來到巴基斯坦讀書,由於1994年的盧旺達種族大屠殺而不能回家鄉。此後,他在聯合國難民署登記為難民。當年,他和34歲的妻子Alice Aliya及四名兒女在元旦離開盧旺達中部的Gitarama省。今天,他們是首批在聯合國難民署協助下從巴基斯坦自願回國的盧旺達人。

Saeed的其中兩名兄弟姊妹及很多表親在盧旺達的戰火中喪生。他說:「我與家人失去聯絡,根本不知他們是生是死,直至我在2011年得到一個訪問巴基斯坦的盧旺達外交部官員協助才接觸到我的家人。」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一個貧窮的社區,一間潻黑、臭味薰天的房間成為他們幾年來的家。

溫文的Aliya說:「這幾年間,我沒有一個晚上不是想著要回家。」此刻,在層層疊疊的家當中,她小心翼翼地收拾細軟。

同樣是盧旺達人的Aliya當時也在同一大學就讀。他們在2003年結婚組織家庭。Saeed 憶述:「當我初遇Aliya 時,她就像我在巴基斯坦孤獨多年的一陣清新空氣。」

對他們來說,能在流亡海外21年後回國是莫大愉悅。除了聯合國難民署的救助金,Saeed 多年來只靠教授阿拉伯和古蘭經來維持生活。當他的家庭愈來愈大時,租金、學費和生活開支便愈難維持,他的生活亦愈見足襟見脟。

當他聯絡上家人得悉父母還在生,他便決心回國見他們。但他的自願回國申請處理需時;那是因為巴基斯坦沒有盧旺達大使館。

聯合國難民署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國際移民組織協調,透過在中國的盧旺達大使館讓Saeed 和Aliya 夢想成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給他們簽發了特別通行証,而國際移民組織協助他們從巴基斯坦外交部獲批准通行。

對於在巴基斯坦出生和長大的四兒女,盧旺達是一個陌生之地。Saeed 說:「他們在國家地埋雜誌上看過非洲,又問許多有關非洲的可笑問題。」Aliya 笑話:「Bilqees(9歲的女兒)問我盧旺達有沒有Roti (巴基斯坦麵包)和印度香飯。她又問我們會否吃蜘蛛。」

她續說:「一旦回國,我不會回望或回憶這裏艱難的日子。」Saeed 補充:「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他們的國家長大;我希望他們有更光明的前途。」

伊斯蘭堡的聯合國難民署的助理主任Monique Ekoko表示:「自願回國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方案去解決難民問題。能協助流亡的家庭回國是一大喜悅。Saeed 的回國標誌著難民歲月的結束。我祝願他們有新的開始。」

除了165萬名阿富汗難民外,巴基斯坦也收容了750多個聯合國難民署登記下的非阿富汗難民。他們主要來自索馬里、伊拉克和伊朗。於2012年,聯合國難民署已協助13名非阿富汗難民從巴基斯坦回國:他們便是Saeed 一家和其他7名阿爾及利亞人。

Saeed 計劃寫一本關於他以難民身份在巴基斯坦生活的回憶錄。他說:「我想世人知道巴基斯坦人是多麼好客和慷慨。我會在回憶錄中歌頌他們這美德。若阿拉真主願意,我將開始寫。」

巴基斯坦伊斯蘭堡Duniya Aslam Khan

義務翻譯:Carlotta Chan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