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拯救索馬里孩童: 在埃塞俄比亞營地的健康危機中掙扎求存

聯合國難民署的醫生Chris Haskew 正在科比營為一名瘦弱的索馬里難民進行檢查。© UNHCR/G.Beals

埃塞俄比亞的科比營,8月26日 (聯合國難民署) – 每一個墳墓都泣訴著一個故事,而挖掘墓地的人今天就告訴了我們有關於一個索馬里小女孩的故事。開始的時候,她先是患上腹瀉,繼而發熱,並全身長滿紅疹,雙眼通紅,在短短五日之間她的病情急轉直下,最後,這個名叫Hawaba Maday Issak 的小女孩還是離世了。她,是她家裡在過去45天內去世的第四名孩子。

於科比,墳墓遍佈整個營地,它們彷彿在歇斯底里地告訴我們那裡的情況是何等嚴峻。位於埃塞俄比亞東面的營地於6月24日啟用,截至8月12日調查員便分別在該處發現了16個墓地,當中埋葬了共562具屍體,調查員認為其中的476具為五歲以下兒童。這些墓地有些聚集在難民營的中心位置,有些則靜靜地瑟縮在營地的外圍。為了紀念離世者,墓穴上都放有碎石或是荊棘叢。

以科比難民營的規模,若每天有兩名兒童(年齡為五歲以下)死去的話就會被視作情況危急。自科比營啟用至今,據估計那裡每天平均有10名兒童死亡。急性營養不良致使孩子及成人對各種疾病包括麻疹及肺炎都變得更為脆弱,而急性營養不良亦是孩子致命的主要兇手。

聯合國難民署及工作伙伴正日以繼夜趕緊迎戰科比營的嚴重健康危機。這項工作可算是最為艱難的。營地住滿約25,000名因乾旱、饑荒及戰爭而逃離毗鄰索馬里的平民。日間天氣熱得叫人窒息,而夜間的狂風又往往強得將一個個臨時帳篷吹翻,且令孩子患上肺炎或面臨更惡劣的景況。在營養不良的時候,免疫能力也相應降低,疾病與死亡從來也不曾離開他們。

醫護人員從早到晚都在醫治病人,而聯合國難民署及其他伙伴也趕到各個帳篷送上飲用水及厠所。面對這些歷經20年內戰,且沒有機會了解基本健康及醫藥知識的難民,難民署同時也在教導他們健康及衞生的重要性。

一位聯合國難民署的衞生主任Chris Haskew尤如偵探一般走進這個營地。他檢視著墓地的面積,這亦是唯一能確定營內死亡率有多嚴重的方法。他將自己置於難民當中,嘗試設想營內哪個地方的衞生與營養環境存在漏洞。

帶病的婦人如何在看管孩子的同時,到相距甚遠的取水點取水? 家庭需要用多少金錢及時間將孩子帶到醫院去? 當他們還要繼續到醫院覆診時,他們有沒有足夠的金錢或途徑餵養其他孩子? 如果一名成人走不動,但又無論如何需要被送到醫院時,可以怎樣做? 為甚麼有很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稍見起色時便將孩子帶離醫院?

Haskew說:「這些人並不是突然死去的,我們可以有系統、並科學地分析這個問題。」他又謂: 「這是基本的保障方式。我們透過記錄事情的經過來給予這些人尊嚴。」

即使在疾病的陰霾下,聯合國難民署、埃塞俄比亞政府及其他伙伴努力的成果仍是隨處可見。一個月前營地內只有8個取水點,現在已增至24個。一個月前營地只有約30組厠所,現在已有240組了。現在絕大部分的難民都有可容身的帳篷了。

可是縱然成效顯著,但在營內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會感到滿意。聯合國難民署多洛阿多難民營支部的主管Jo Hegenauer 說: 「對我而言,最大的成就便是國際援助已抵達。」他又說: 「你有很強的團隊做著很多改善工作,但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聯合國難民署前線主任Hossein Sodagar 剛剛將兩個家庭從營地外圍的臨時居所搬到科比營內較為舒適的帳篷。他協助老太太執拾細軟,放在他的車尾箱,然後載她到新的居所。他知道如果他能將兩個家庭移走,剩下的社區將會跟隨。老太太在她的新帳篷安然的坐著時,她的鄰居正向Sodagar 求助。

然後他發現 35歲的Hindia Abdille,她正跟她三名病倒了的孩子在蔭涼處躺臥著。她的六歲女兒,Adoy,不住地咳嗽,並無法吞嚥。Adoy 8歲的哥哥骨瘦如柴,跟他另一個妹妹Sokoro一樣,身體不斷顫抖著,身上滿佈紅疹,雙眼也快無法張開了。

當Hindia憶述她如何失去她最年輕的孩子,4歲的Nimo時,她的聲音變得沙啞。數週前Hindia 帶著女兒到營地醫院,並獲發藥物。孩子好轉了一陣子後病情又再度惡化。「我們帶她返回醫院,當醫生望著Nimo時,她翻了翻眼便在我們跟前離開了。」她現在給予她倖存的孩子一些傳統的治療,可是他們的情況越發嚴重,而Hindia 更是極為沮喪。

Sodagar叫來了三個小孩並他們的母親,然後將他們放到自己的車上,載他們到約兩公里遠的無國界醫生醫院。在外面的等候區,一名男士正嘗試潔淨他的孩子,可是他自己已經虛弱得差點不能動了。一名醫生正拖著一個剛出現癲癇情況的男孩的手前來。雖然病人人數眾多,醫生仍是擠出笑容說:「啊,人又多了。」他拖著另一個營養不良的孩子,續說:「進來,歡迎。」

Sodagar說:「我們每一天走到營中都會看到病人。我們原定是為了其他目的而走到營地,但是最後往往都是坐著救護車出來的。」一名資深的前線主任也從未遇過如斯富挑戰性的處境,他說:「當我看到人們何等絕望地離開的時候,我就會感到有如我的一位家人就是如此離開了。」Sodagar說:「我設想如果他們是我的家人,我將會怎樣做?」

他知道這次的危機極需要他,需要多建帳篷,水及衞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及衞生服務需要落到營裡最邊緣的一群。各方面的努力需要得到有效的統籌才能取得成功。

當Sodgar 在營的一邊工作的時候,聯合國難民署社區服務主任Katie Ogwang正在另一邊帶領著一個婦女小組的會議。 麻疹與營養不良每天24小時佔據著大部分婦女的思緒,而眾多的服務中,Ogwang 也會透過傳授有關健康與衞生的知識讓婦女充權。會面過後,她還會探訪營地的婦女。

Ogwang 明白到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單單會面與講座是不足夠的。對疾病的恐懼正侵蝕著社會的組成部分。一名婦女病倒,不能為其孩子洗澡時,社區的人都會擔心如果他們來到自己的家,自己也有可能染病,於是Ogwang 就替孩子洗澡。另一婦人也因病不能再為孩子煮食,Ogwang 就替她煮糊食。

她說:「替孩子洗澡就是為社區播下種子。這讓他們看到如果我能幫助一位陌生人,那麼他們就應該可以幫助他們的鄰居。每一個行動都能帶來改變。」

Greg Beals於埃塞俄比亞難民營報導

義務翻譯:Carrie Li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