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約3千阿富汗難民離開伊斯蘭馬巴德貧民窟 遷新居

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12月8日(聯合國難民署)-難民署正著手幫助約3千名阿富汗難民,從在巴基斯坦首都的貧民窟,遷入城巿邊陲一個綠化地帶的未發展草坪。

這項重新安置行動於上周六開始,首批240名阿富汗難民從伊斯蘭馬巴德南部的泥磚屋,遷入約10分鐘車程的一幅47萬2千尺地區。

搬遷行動預計本周末完成,由負責城巿規劃、修復及擴充的伊斯蘭馬巴德資金發展局(CDA)籌劃。計劃是把阿富汗難民從貧民窟搬離,因該地已定為巿區住宅重建部份。

難民署初步將提供禦寒帳幕,及協助設置基本設施,包括食水和衛生。伊斯蘭馬巴德資金發展局將會為新營地夷平地面,讓阿富汗人能使用難民署提供的庇護所物料興建房屋。而難民是不會擁有房屋業權的。

伊斯蘭馬巴德資金發展局起初是通知阿富汗人要收回居住權,但經與難民署討論後,應承為他們尋覓其他地方。難民署巴基斯坦代表基貝德(Mengesha Kebede)說:「決定給阿富汗難民找其他居住地點,這表示巴基斯坦人...是關心他們的。」基貝德讚揚收容國過去多年,慷慨地接待千千萬萬的難民。

該計劃不少受惠人士是日薪工人,如29歲的居爾汗(Gul Khan)。一如其他受訪者,對是次遷徙他十分歡迎。他說,起初接獲通知,要他們搬離貧民窟泥磚屋時,難民都顯得憂心忡忡,他自己十歲已住在那兒了。

在伊斯蘭馬巴德果欄工作的居爾汗說:「幸好新決策給我們一塊土地,並在獲得協助下蓋屋子,對這一項舉動,真的無任歡迎呢。」他強調:「這些日子,要維持生計已十分艱難了。」

南比(Ghulam Nabi)及其大家庭上週末也搬進新營地。他說:「居住的地方[貧民窟]十分擠迫;試想像一下15個家人,擠在一個帳篷內生活的情景。」所指是臨時搭建的膠帳篷。他說:「真的不堪。」

巴基斯坦是約170萬已登記阿富汗人的家園,他們稍逾半數住在難民營外,大部份在城巿。

沙哈札德(Asif Shahzad)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報導

捐款熱線: (852) 2388 3278
捐款户口: 匯豐銀行 502-393333-001
支票捐款: 抬頭請寫「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或「UNHCR」,郵寄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380 號逸東一樓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