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蘇拉塔戰火倖存者:利比亞一家庭細訴苦難
米蘇拉塔戰火倖存者:利比亞一家庭細訴苦難
利比亞托布魯克4月28日(聯合國難民署)我首次在托魯布克見到阿霖* (Akram*)時,他明顯想找人傾訴他及其家人剛經歷過的磨難。這名40歲學者,與妻子及3個小孩,剛剛從遭殘酷政府圍困了多周的利比亞西部港米蘇拉塔,經海路逃亡出來。
上周我們會面時,當他回想起在利比亞第三大城巿及主要商業中心目睹駭人的死亡及破壞時,說話便如瀑布般傾瀉出來。今天這是一個無止境炮轟的戰場,大家都危在旦夕。
「不明白我們為何仍能生存。」他對我說,聲音顫抖起來。「兩周前,一顆飛彈飛過我們客廳—所有物件破壞得粉碎,傢俬、窗戶、牆壁,任何物件都毁掉了。」那時候通常一家人留在房內,但偶然的,他們卻在另一間房內看電視,沒受傷更逃過大難。
他們拼命逃離米蘇拉塔地獄的過程,還出現很多膽戰心驚時刻,而自二月中利比亞衝突開始,恐怕不少百姓在米蘇拉塔已死掉。
「米蘇拉塔是一個戰場,火箭彈,飛彈、坦克,任何東西都用上來對抗百姓。那裏沒處是安全了。我們不可留在那兒,我們十分擔心孩子。」阿霖說。
明顯地平民真的沒容身之處了,尤其糧食、藥物及食水儲存日少,也難運送入內。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本月初,呼籲開放通往米蘇拉塔的時候說,「現時情況是要保證拯救生命的人道工作得以進入境內。」
可是,在平民區附近走動變得岌岌可危,更遑論以只得海路這實際途徑逃亡。
阿霖說,有一天他從自己寓所驚嚇地看到一個家庭為了離開而付上天價。那對夫婦發狂似的把3名子女推入車廂,或許是想駛往港口趕船。突然,出現大爆炸,一枚火箭彈擊中那輛汽車。
「斷肢屍首散遍街頭角落。很駭人。我不停發著那些孩子的惡夢。」阿霖說,因腦海不時浮起慘不忍睹的畫面。更不堪是他最要好的朋友,遭一個匿於米蘇拉塔高廈的狙擊兵,擊斃於車廂內。屍體躺在那裡三周;冒險取回屍體可非常危險。
阿霖及其家人捨命前往港口,在那裏,他們與其他數百人,包括外國籍移民勞工、撒哈拉非洲南部的難民,一齊等候一艘船。上周他們抵利比亞東部托布魯克,現時與其他15個米蘇拉塔家庭,在一私人大廈內住在一起。
本月,數以萬計大部份家庭及個人,坐著各人道團體,如國際人道組織的包船離開米蘇拉塔,他們都有近似經歷。
他們的孩子心靈似飽受折騰。不少顯得過度活躍,或愛攻擊,常玩戰爭遊戲。其他則開始出現尿床的情況,這是極度懼怕及充滿壓力的一個表象,有些對突然的發出的聲響非常敏感。
「兩歲的女兒Huda*變成了另一個人似的,開始說粗話和常常咬人,我必須加陪關心她。」阿霖妻子夢娜(Mona*)對我說,黑髮小女孩挨在媽媽腳旁。
我再望望胡達,她看來真的有點激動,反應有些過度。「我七歲及九歲的兩個兒子,也受影響啊。」夢娜續說。「現在他們出現尿床情況。爆炸聲使他們心靈受創了。」
阿霖感謝有人聆聽他,他還有許多事想說,包括見到一年青男子和平示威時被拖行;炮轟不斷導致撤夜無眠;朋友離家買食物一去不返。
現時收容了約12,000名流離失所利比亞人的托布魯克人,正受反政府軍控制,因此他避免對托布魯克人說一些離別贈言。百姓給米蘇拉塔人免費住宿。而當地委員會、慈善機構及個人捐出衣物、糧食及藥物。難民署也提供救援物品。
「布魯克人們的慷慨和團結讓我感到驚訝,他們給我們面對未來的力量。畢竟在那兒感受過和平。我們必抖擻起來,釋放內心一些恐懼的。」阿霖說。
*為保護當事人故使用化名。
海倫歌絲(Hélène Caux)利比亞托布魯克報導
義務翻譯 : Eva Ho
捐款熱線: (852) 2388 3278
捐款户口: 匯豐銀行 502-393333-001
支票捐款: 抬頭請寫 「UNHCR」或「聯合國難民署」,
郵寄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380 號逸東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