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殘疾不代表無用–難民在逃離數小時之後變身企業家

一位顧客正看著Adam Mugisho在Bubukwanga 臨時中心修理他的收音機。© UNHCR/K.McKinsey

BUBUKWANGA 臨時中心,烏干達,7月31日(聯合國難民署)-Adam Mugisho並非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本月早些時候,他和其他數萬名平民逃離了他們自己的故鄉剛果民主共和國,在烏干達境內的一棵大樹下設立了店鋪,在那裡修理其他難民帶來的手機和收音機。

雖然年少的時候因為小兒麻痺症而造成了腿部癱瘓,但是他並沒有失去信心,他開始從事修鞋的行業-縱然沒有得到父母的任何鼓勵。 「我就自己鼓勵自己。」他坐在安全將他送達烏干達的輪椅上說道。 「我意識到我只是坐在那裡無所事事,我意識到我不能像這樣地活著。」五年以前,在30歲的時候,通過說服朋友教他關於電子設備修理方面的藝術和技巧,他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技能。

他並不尋求或者接受任何藉口。他中斷了一直以來使用的斯瓦西里語,而用英語來背誦座右銘。 「殘疾並不意味著無用。」

臨時中心位於距離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境地帶超過25公里,他是到達臨時中心之後第一個自己開店的難民。他所獲得的收入能夠額外補充因世界糧食計劃署為所有難民提供的糧食,以及聯合國難民署及其夥伴所提供的救援物品的不足。

你可以看到他在樹下,以在炭上燒熱的焊接工具,把對於近17,000名難民視為等同生命般至關重要的破舊的手機和收音機修理好。

他說他每天可以淨賺5000到6000烏干達先令(2美金到2.34美金),對於失業率很高的偏遠的山區地帶的烏干達人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了。烏干達允許難民工作,他們可以在農場工,作以及行使與大多數烏干達公民相似的權利。

「我的收音機只有Mugisho能夠修理好。」一個非常滿意的43歲難民顧客Taban Taibu Alia說道,他與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北基省邊境的修理工互相認識。 「Mugisho了解如何修理東西。我不知道這些烏干達人是否知道如何修理收音機。」

Mugisho是住在臨時中心的286名殘疾難民之一,他說他們的生活並不容易。 「我們要用自己雙手爬行-—但他們並沒有為我們建造特殊的衛生間——我必須去那個常規衛生間,」他抱怨道。 「所以您認為我在那裡不會傳染上疾病?」

聯合國難民署社區服務官員Fuji Kawata認為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獲得服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她說「我需要確認並且支援那些有特別需要的人,以保證他們能夠與我們社區的其他成員一樣獲得同等的服務。」

為了確保這一切的進行,烏干達紅十字會的義工會每個帳篷逐一走訪,找到有特殊需要的人,以確保「我們了解他們的人數以及他們的居住地點,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幫助他們,」Kawata補充道。

我們剛剛看到的是Mugistho所取得的成績。 「是我的自行車幫助了我。」他說道,他指的是他的金屬輪椅。 「就是它幫助我逃離。」這讓他比那些沒有移動工具的人要幸運得多。

Michael Sande,他為了逃離北基伍省的暴亂而逃到了烏干達,他的腿嚴重萎縮,只能爬行。他回憶說當反叛人員來到的時候──大概在2004年或2005年──他的父親告訴他需自行決定是否拯救他的生命。

全家人全部離開之後,Sande 爬到了樹叢中等待暴亂平息。當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便發現了父親被砍了頭的屍體。在他的兄弟和鄰居們安葬了他的父親之後,Sande年輕的妻子回來接他和他們的孩子到烏干達安全的地方。

「她背著我,把小嬰兒放在胸前,我們走到了這個地方,」他回憶道。他們花了四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個旅程,因為她需要經常休息。被問及是什麼促使她背著他的丈夫,Felista Kavanako 的回答很簡單:「我愛他。」

自從來到了烏干達,他們又有了五個孩子,現居住在烏干達政府提供的一個用竹及泥建成的狹窄房屋中。具諷刺意味的是,它正好位於新的難民臨時中心獲分配的土地的中央。

與此同時,Mugisho重新從事他的修理行業,他談及難民應該如何為收容國作出貢獻。如果他們建造房屋或者建立企業,他說,「那是發展。你認為當一個難民離開的時候,他會帶著那個房子回剛果嗎?」

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不管在那裡──因為他擁有技能優勢,他的未來定是光明的。他對於教育和技能訓練有著熱情洋溢的想法。 「我想告訴給大家的是:如果你之前沒有上過學,請盡量用自己的雙手去工作。擁有自己的技能就像金錢伴著您一同走路一樣,」他說。 「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可以坐下來賺錢。」

Kitty McKinsey 在烏干達的Bubukwanga收容中心報導

義務翻譯 : Alina Liu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