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奧班古河挽救生命

故事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奧班古河挽救生命

2015年02月11日

在中非共和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交界,橫亙着一條名為奧班古河(Oubangui River)的河流。一方岸上,曾經,生活淡淡似是流水;現在,滔滔奔流卻是他們邁向拯救的出路。在彼岸杜拉市(Dula)邊陲,聯合國難民署的艾奴魯醫生(Dr. Robert Anunu)與同事每天都在這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醫療站,為有需要的難民提供援助。

杜拉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的一個邊境城鎮,很多中非共和國的難民因為暴力而逃難到這裡。中非共和國的暴力衝突持續多時,最近更有升級的迹象,據報過去數周有最少一萬人逃到一河之隔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杜拉市,實際數字甚或是兩至三倍。

有一名24歲的傷者尚恩(Jean de Dieu)被送醫療站,長兄安東尼(Antoine)和妻子葛蕾茜(Grace)陪伴著他。安東尼的身體仍在顫抖,顯然對剛才發生的事情猶有餘悸,安東尼說:「尚恩在清早到市場售賣他飼養的豬,突然武裝聯盟塞雷卡(Seleka)的人來了。他們指控尚恩是反巴拉卡(Anti-Balaka)的成員,隨即就向他開槍。」葛蕾茜以為只是單車「爆胎」的聲音,豈料是自己的丈夫遭槍傷,她說:「收到消息後,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立即前去找他,最終我們把他帶到河邊,乘坐獨木舟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

葛蕾茜以為只是單車「爆胎」的聲音,豈料是自己的丈夫遭槍傷,她說:「收到消息後,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立即前去找他,最終我們把他帶到河邊,乘坐獨木舟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

葛蕾茜以為只是單車「爆胎」的聲音,豈料是自己的丈夫遭槍傷,她說:「收到消息後,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立即前去找他,最終我們把他帶到河邊,乘坐獨木舟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

尚恩一家本來在中非共和國邊境城鎮庫安哥(Kouango)以牧羊維生,隨着當地衝突升級,他們前往奧班古河的島嶼上避難,卻仍逃不過暴力。包紮傷口的傳統布料pagne汨汨染紅,還有與痛楚糾纏的表情惴惴不安,躺在簡陋手術台的尚恩訴說着傷痛:「他們突然走上前,我便向他們行禮。他們有三個人,其中一人拒絕打招呼。他們質問我是誰,那個不跟我行禮的人要求我站到他面前,然後他把槍指向我並開火。我中槍後便倒下來,那時我只想在草地上睡去;但我告訴自己要找兄長們。我請安東尼帶我到對岸。」

 

醫護人員在臨時搭建的手術室,馬上為尚恩進行局部麻醉,以尋找和安全地移除子彈;可惜經過接近一小時,團隊未能找到子彈,更發現一條斷裂的肋骨會構成生命危險。

醫護人員在臨時搭建的手術室,馬上為尚恩進行局部麻醉,以尋找和安全地移除子彈;可惜經過接近一小時,團隊未能找到子彈,更發現一條斷裂的肋骨會構成生命危險。艾奴魯醫生知道醫療站並沒有足夠設備去醫治他:「他需要轉介到庇利(Bili)或博索博洛(Bosobolo)的醫院,我們也需要一輛救護車。」庇利距離75公里,博索博洛則距離100公里,但路面情況較好。我們在難民署車輛放一張睡墊和一些緊急醫療用品,並安排一位護士在車上照顧尚恩。我們就展開前往博索博洛醫院的旅程。

尚恩的情況並不罕見,翌日又有兩名難民負傷求醫。30歲的祖絲汀(Justine)和14歲的娜汀(Nadine)是兩姊妹,因為塞雷卡在她們居住的地方生事,所以他們於兩個月前逃到叢林,打算在越境逃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前採摘咖啡豆收成。然而,他們卻被塞雷卡的成員跟蹤和搶擊,祖絲汀說︰「逃走時,子彈射穿了我的腳,也打中了妹妹。」

 

在簡陋的診所裏,艾奴魯醫生說︰「娜汀非常年輕,我們要竭盡所能救回她的膝頭。」

她們的父親卡斯米(Kasmir),50歲,他說:「我們當時仍在睡夢中,那是早上5時。我們聽到槍聲,但不知道發生甚麼事。逃走時,我們看見有人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四人死去了。我們只是受了傷,便渡河繼續逃走。」

子彈從祖絲汀的後腿打入,打碎了她的脛骨,然後從另一邊射穿出。艾奴魯醫生哾︰「傷口十分大,我們需要盡快為他治療,否則可能有需要截肢的風險。」妹妹娜汀也受了槍傷,子彈更殘留在膝蓋,令她的小腿有癱瘓的風險。可惜,區內醫院仍缺乏設備,未能妥善治療祖絲汀。我們將聯合國難民署的車輛作為救護車,安排兩人醫療撤離到區內最大城鎮戈巴多萊(Gbadolite),再搭乘飛機前往首都金沙薩(Kinshasa)接受治療。

艾奴魯醫生說︰「娜汀非常年輕,我們要竭盡所能救回她的膝頭。」

文:Vaso Chun-聯合國難民署義工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