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sites icon close
Search form

搜尋國家辦事處網站。

國家概況

國家網站

孟加拉難民營內年輕和無助的臉孔

這批住在孟加拉臨時帳蓬的若開邦年輕人的前途黯淡,他們要在別處找尋希望。© UNHCR/V.Tan

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孟加拉,1月23日(聯合國難民署)-過去20多年,難民們都得到食物,食水,居所,醫療等方面的照料。可是,他們最確切需要的希望卻遙遙無期。以缅甸西部的年輕難民來說,他們的未來更加黯淡無光。

Hasan Sharif的家庭在1990初逃往缅甸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繼而在孟加拉東南部其中一個由政府營運的難民營Kutupalong定居。

「我的父母說在缅甸生活沒有自由,更自由活動的法律權利。」16歲的Hasan說。「他們是羅興亞人,所以遭受迫害。他們認為如果繼續逗留,整個家庭和孩子們的將來將會毀於一旦,所以才決定前往孟加拉。」

數以千萬的羅興亞人因為未受缅甸國家法承認為國民,是無國籍人士。在去年6月和10月的社區衝突前,在1978和1991至1992年間已有兩次從缅甸至孟加拉的大型遷徙行動。雖然有大量羅興亞人回歸到缅甸,但他們繼續面對強制勞動,更被剝奪自由活動及結婚的權利。

Hasan在父母流亡時出生。事實上, 難民營內約有四分之三的人口(30,000名已登記的難民中的百分之七十)不是在孟加拉出生,就是在10歲前到達孟加拉。很少孩子有「家」的概念,他們只靠成人向他們訴說「家」的故事。

現實中每天就等待營內定期派發的糧食,衣物和日用品。他們只知道他們會獲得基本的食水,衛生和醫療服務,並可以在兩個營內的小學修讀5級至21級的課程。

「雖然已登記的難民已有足夠的物資維持生計。」 聯合國難民署駐科克斯巴扎爾主管Dirk Hebecker指。「但這裡的難民根本沒有將來。他們亦無法參與任何社會活動。我們正與當局磋商,看看能否為難民們提供更多工作機會。」

Mohammed Islam在七歲時到達孟加拉。20年後,他是Nayapara難民營管理委員會的主席。「我十分擔心新一代的前景與將來。」他說。「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們被剝奪高等教育的權利。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對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聯合國難民署無法在營內提供中學教育。當地的中學,除個別個案外,並不錄取難民兒童為學生。

「難民營內越來越多和我一樣的男孩。」Hasan說。「他們連一張中學畢業證書也沒有。他們渴望成為工程師,飛機師和水手,但若他們沒有和普通小孩一樣能受教育,他們怎樣改善生活?」

Hasan和其他男孩不一樣,他與夢想,更前一步。他的志願是成為一個電子工程師。他正在聯合國難民署Kutupalong難民營電腦中心內當導師。

可是,他的未來仍不見明朗。最近若開邦發生的暴力事件令他自願回國的夢想幻滅了。而在孟加拉的生活亦好像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

重新安置到第三國家的行動亦於2010年停止,而羅興亞人的無國籍跟本問題仍未解決。

Mohammed Islam的處境非常迷茫。「我們從心底裡愛著國家。我們想回去,但是當地局勢不容許我們回去。」他說。「我想回到自己的家裡。我希望我的社會和平。我希望國民和我一樣平安。」

除了30,000名在Kutupalong和Nayapara難民營的登記難民外,約有200,000名未登記的羅興亞人住在營外,他們的受能的人道支援非常布限。

Vivian Tan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報導

義務翻譯:Ada Fong

【關於聯合國難民署】

聯合國難民署於1950年12月14日由聯合國大會創立。聯合國難民署負責指導和協調全球行動、保護難民並尋求難民問題解決方案。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確保每一個人享有尋求庇護的權利,並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安全庇護,或者在情況許何時自願返回原籍地、就地融入或安置到第三國家。聯合國難民署因其幫助歐洲難民的開創性工作及對全球難民的援助,先後於1954年和198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